第261章 浪漫之事,明白不可为而为(1 / 1)
    “百家?”
    马良第一个想到诸子百家。
    但转念一想,诸子百家指学术派别总称,和姓关系不大。
    “是指诸子百家姓氏吗?”
    关平也想到了,直接问秦操。
    马良、费祎,以及杨颙不约而同看了一眼关平。
    关平被看得有些不自在,“怎么?难道我说的不对?”
    “对,也不对。”秦操轻轻一笑,在纸上写了一个字。
    不是大汉常用的隶书,不是用于特殊场景的篆书,也不是近些年开始兴起的楷书与草书。
    与其说字,更像画。
    “这是什么字?”
    关平实在认不出来。
    “这是‘姓’字,甲骨文,商周时期字体,只因记录于龟甲、兽骨之上而得名,少有文字记载。”
    秦操指着“姓”字解释。
    “甲骨文也叫象形文字,可以形象表达字的含义。
    ‘姓’字由‘女’和‘生’组成。
    ‘女’代表女性,‘生’代表血脉传承,由此可看出,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,用于区别族群。
    有史记载姓最早能追溯到周朝,周人禁止族内通婚。
    至于氏……”
    说到这里语气一转。
    “氏是姓的分支,用于区分族群的子孙之所出。
    以地名为氏,如韩赵魏;以官职为氏,如司马;以先祖字为氏,如中平王庶子字林开,后代以林传世。”
    话说完,关平、邓艾若有所悟。
    两人一个出身不高,一个出身落魄寒门单身家庭。
    前者没机会接触这些知识,后者则没有家族长辈教。
    这属于贵族常识。
    像马良、费祎、杨颙有家族传承,自然没有这种疑惑。
    秦操喝了口茶润润嗓子,说回正题:
    “‘百家’不是指诸子百家。
    诸子百家是先秦诸多思想流派,以及代表人物总称。
    如我前面所言,这类人有姓有氏,九成九贵族出身。
    而今不分姓和氏。
    我说的百家姓,‘百’泛指多数,收集大汉所有姓氏。”
    言尽于此,秦操推了下茶杯。
    小玖立刻满上。
    秦操静静品茶,望着茶水蒸腾的热气,目光逐渐迷离。
    春秋战国礼乐崩坏,一群周王室后裔打出猪脑子。
    最后嬴政,也可以说赵政,消灭六国统一天下。
    然而,究其根本,嬴政乃至秦朝都有周王室烙印。
    秦人先祖非子养马有功,被周孝王分封到秦谷。
    秦国时期,嬴政首先是周王室贵族,然后才是秦国的王。
    甚至秦朝建立后,依旧延续周王室的宗法制度。
    不仅姓氏有别,姓氏也是贵族专属,普通人只有名。
    直到秦朝灭亡,草根刘邦坐上皇位,没受周王室制度影响,周王室至此彻底崩塌消亡。
    大汉延续至今已经不分姓和氏。
    普通百姓也有姓氏。
    虽有改变,但不彻底。
    大汉同样讲究出身和家族史,普通人想出人头地概率极低,卫青更是属于特例中的特例。
    汉末之乱说到底也是一群贵族争斗,普通人就是炮灰。
    秦操想改变这个时代。
    纸和印刷术齐备,可以动手了。
    《百家姓》便是敲门砖。
    只看谁敢露头,秦操一砖拍得他头破血流。
    一念至此,秦操作出补充:
    “这本《百家姓》记录的姓氏,排名不分先后高低。”
    费祎闻言瞳孔微微一缩。
    随即迅速低下头,眼观鼻,鼻观心,不敢与秦操对视。
    马良正在记录秦操的话,手一抖,墨汁从笔尖滴落,滴在白纸上,墨迹泛开污染大段记录。
    此刻脸上写满为难之色。
    “军师,眼下正值乱世,收集姓氏难度有点大,你看……”
    “难办?”
    秦操眼睛微微一眯,透过茶水蒸腾的水汽望着马良。
    “难办也要办。”
    “当你离开这个世界,总要给留下点痕迹,证明你来过。”
    马良握紧笔杆,指尖因用力而发白,有那么一刻,他想忘却生死,和秦操拼一个未来。
    但理智不允许。
    成年人的世界,背后还有家。
    却听秦操接着说:“这件事我来办,你们不该参与。”
    “可是,军师……”
    马良想劝秦操冷静,对上一双静如死水的眼睛。
    是啊,眼前这位孤家寡人。
    “他当然不怕。”
    马良心里不由阴暗想到。
    紧接着反应过来,秦操不是这样的人,羞愧地低下头。
    “呐,季常。”
    听到声音,马良抬头。
    “孔明也曾劝过我,”秦操放下茶杯,淡淡一笑,“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何尝不是一种浪漫。”
    “我……我……”
    马良双唇颤动,突然变得口吃。
    “艾愿追随先生!”
    邓艾鼓起勇气站出来。
    秦操抬眸,“你可知《百家姓》意味着什么?”
    “我不懂,”邓艾眼神恍惚了一瞬,很快恢复坚定,“但我相信先生。”
    费祎低头没动。
    杨颙看了看邓艾,又看了看费祎,双腿重若千钧。
    想要迈步却迈不出去。
    他的年纪介于费祎和邓艾之间,站着不动意味着迈入成年世界,往前一步则重回少年。
    “杨兄。”
    邓艾投来期待目光。
    “唉~”
    杨颙故作深沉叹气,“没我盯着,你会耽误军师大事。”
    说完站到邓艾身边。
    如此一来,马良、费祎站在左边,关平、邓艾、杨颙站右边,距离不过三尺,却隔着一条天堑。
    关平全程没说话,早在邓艾表态前便支持秦操。
    一来,他没听懂里面弯弯绕,被秦操一句“浪漫”感染。
    二来,不支持秦操,父亲知道肯定打断他一条腿。
    秦操收回目光,注视着茶水表面沉浮的茶叶,淡淡道:“马良,通知商人明晚青云楼开宴。”
    “遵命。”
    马良攥紧手稿,转身告退。
    一步比一步沉重。
    记录着秦操言行的纸稿似在发烫,几乎要拿不住。
    “军师。”
    马良突然跑了回来,“在下也觉得那是件浪漫的事。”
    说完又匆匆跑出门。
    只剩费祎没有表态,但不说话何尝不是一种态度。
    “费祎。”
    秦操喊了一声。
    费祎沉着拱手,“请军师吩咐。”
    “你走吧。”秦操直接赶人。
    “告退。”
    费祎脚步沉重转身。
    邓艾伸手去拦费祎,杨颙抓住邓艾手腕,让他别急。
    “别急着走。”
    秦操叫住费祎,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出去,“这里有封信,你去襄阳交给孔明,他会安排你。”
    小北接过信转交费祎。
    费祎捏着信,看着信封上“给你个人才”字样,心情复杂。
    格式问题不必多提。
    很显然,这是一封推荐信。
    “新野不适合你,你该待的地方是襄阳,是玄德公身边。
    “临走前,送你四个字。
    不忘初心。”
    秦操说着端起茶杯送客,“去吧,别给我丢脸。”
    “谢军师。”
    费祎深深作揖致谢,拿着信脚步轻快离去。
    目送费祎离开,秦操有点小失望,但不至于心痛。
    费祎毫无疑问有才,但知识和三观已经成型,秦操没办法给他重塑,不如丢给诸葛亮调教。
    相信孔明可以的。
    目光回到房内。
    秦操问关平,“那群商人有没有动静?”
    “有。”
    关平汇报:“发现曹军细作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